【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党支部袁声莉工作室:“一心一翼”党建品牌的塑造之路

发布者:组织部发布时间:2022-05-09浏览次数:97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党支部积极探索“一心一翼”党建品牌,致力于在党组织建设(一心)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一翼)之间找到一条双赢的实现路径。经过2年的建设,支部党建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力教工支部依托全体党员和教师,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篇章,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绩:涌现了大学生技能大赛和双创大赛全国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班主任、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教学质量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等一批杰出老师,所在专业学生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

一、创新支部工作机制,夯实支部工作的政治引领功能

支部工作室创建以来,致力于强化政治引领,全体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党性明显增强。支部党员自觉地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集中学习和集体活动开展顺利;自觉地把课程思政深度融入课程教学,自发地把国家重大政策和国家战略融入科学研究、日常教学和学生指导。党员在规划制定、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重要事项中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种转变得益于支部不断规范组织生活,创新支部工作机制。一是严肃组织生活,建立支部集体活动常态化和规范化运行机制。旗帜鲜明地坚持党要管党、党管教育、党管专业、党管学科、党管人才,深植党建思想根基,为党建常态化打下思想基础。以常态化的、规范化的支部活动,坚持不懈教育党员和管理党员。二是构建理论学习互动机制。通过构建支部理论学习互动机制致力于实现支部成员的大合唱,激发全体党员对党支部政治学习的主体责任意识,既避免了支部理论学习支部书记的独唱,也避免了支部少数党员的小合唱。三是严格支部自身建设,完善自我纠错机制,保持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支部年度组织生活会的自我纠错、约束鞭策作用,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

二、创新队伍建设措施,打造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

2年来,支部党员和人力系教师爱岗敬业、工作精益求精、事业不断精进,充分发挥了党员在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工作均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高质量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慕课建设、科研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2年间,支部党员牵线搭桥建设的实践基地有3家,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企业有4家。新立项3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厅级项目、2项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项校级项目,结项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1项。傅晓明、熊俊峰、程志辉、邱功英等同志获得校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班主任、优秀指导老师、教学质量奖,邵丹萍和王烁砾两位同志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打造一支党性修养和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需要全体党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人力教工党支部注重发挥老、中、青党员作用。一是加大对年轻党员的培养。支部现有10名党员,35岁及以下的党员占比50%。在年轻党员中,获得各类荣誉称号的党员占83%二是引进2名优秀的年轻博士党员。三是发挥年长党员的作用。在支部党员中,50岁以上的党员有3名,支部倡导老同志要保持一颗奋斗之心、要带头努力,做年轻人的榜样,做年轻人的服务员。2年来,老党员主动担起一线教学重任,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让年轻人专心科研;贡献自己的社会资源,主动为学生就业和考研提供机会;主动关心年轻人,发挥“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学术能力提升进行指导。同时,人力支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支部党员模范遵守师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严守纪律底线,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

三、创新支部工作方法,培育一批“三有三实”的优秀学子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斗堡垒,培育优秀人才是支部建设的主要奋斗方向,是高校党员的重要责任。受疫情影响,在学生培养活动受到限制的不利条件下,人力支部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毫不松懈。我们充分运用导师制、学校各种平台和机会,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法。一是发挥专业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的师生资源优势,为学生解决他们最急需的就业问题和考研问题。二是借助导师制平台,把导师专业辅导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支部党员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三结合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答疑解难,开展各种细致入微的心理辅导,深受学生好评。在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老师们想尽办法提高指导质量,学生整体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学生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2020年和20212年间,人力支部培育了优秀毕业论文5篇,指导的学生荣获1项校级疫情征文大赛奖、3项双创竞赛奖,在“全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大赛”、“湖北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技能大赛”、湖北省“精创教育杯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挑战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有4支团队获奖,10项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发表7篇学术论文。